名誉理事长崔鹏院士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六届五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4-07 来源:

 

很高兴参加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六届五次理事会,与大家共聚一堂,研究学会工作,探讨学会发展。祝贺学会过去一年取得的突出成绩!

过去一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宏的史诗。中国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省水土保持学会在第六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敬业报国,克服疫情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建言献策、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在促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河治理的重要措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九大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确保“中国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里”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川省位于江上游,是长江生态屏障的关键区,也是农业大省。四川的水土流失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对本区和下游影响严重,成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区。省水土保持学会积极配合水行政部门,发挥学会知识分子之家的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入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特点与规律,及时总结水土保持经验与模式,广泛宣传水保持知识与技能,极大地促进了全川水土保持工作,为四川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关乎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大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重要任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四川省是国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实施区,金沙江下游和全川广泛分布的坡耕地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未来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同时,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杨子地块和青藏地块碰撞的交汇区,地质构造活跃,地形高差显著,季风气候与山地气候交织,各种侵蚀营力强烈,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和人为侵蚀发育,侵蚀类型、过程、机理极为复杂,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很大。这是今后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水土保持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水土保持事业和学会工作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刻分析新时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提出新问题、找出新对策、发现新规律、研发新技术、总结新经验、提炼新模式、建立新机制。不断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动态监测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丰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强化水土保持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各位理事,面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水土资源的科学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国土安全,希望学会继续发挥好建言献策作用,利用学会人才、智力、组织等方面优势,组织会员围绕当前水土保持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短板,提出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针对基层水土保持实际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水土保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继做好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助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发挥好交流平台作用,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加强引智引技力度,不断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始终保持学会的生机和活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同心协力,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大力支持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力奋进,攻坚克难,做好四川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四川做出更大的贡献。